(原标题:中旭未来重拾“贪玩”旧名:情怀营销还是战略重构?)
值得注意的是,“贪玩”的归来不应仅停留在情怀营销层面。品牌认知可以唤起记忆与关注,但真正支撑公司长期发展的,是内容质量、产品创新与稳健的财务基本面。如果中旭未来能够借助AI手段有效控制成本、提升内容质量,并重构用户价值体系,那么这次回归或将不仅仅是名称的复刻,更是一次商业逻辑的自我修复与战略重构。
还记得“我系渣渣辉,是兄弟就来砍我”吗?这个曾横扫互联网的魔性广告语背后,正是中旭未来的前身——贪玩游戏。如今,这家靠传奇类手游走红、凭洗脑营销出圈的厂商,又打算“玩”回来:发布盈喜预告扭亏为盈,并拟更名为“贪玩”。一边业绩回暖,一边回归初心,中旭未来这波操作,究竟是品牌重塑,还是借情绪价值营销?
7月21日,中旭未来(股票代码:09890.HK)发布业绩预盈公告,预计2025年上半年盈利约6亿元至7亿元人民币,相较上年同期亏损3.85亿元大幅改善,同比实现扭亏为盈。同日,公司拟将中文名称拟更改为“贪玩”,英文名称由ZX Inc.更改为Tanwan Inc.。消息公布后,次日股价盘中一度飙涨逾23%,但随后回落,最终收跌0.27%,报14.56港元,市场波动较大。
图片来源:公司公告
公告指出,业绩回升主要得益于所持上市公司股份公允价值收益增加、游戏产品组合成熟带来的获客成本下降、AI技术提升运营效率,以及境外游戏发行业务的增长。然而,若盈利改善过度依赖非主营业务及成本端优化,其持续性难以保证。尤其在核心游戏业务增长仍显乏力的背景下,这一“盈利反转”是否具备延续性,仍需观察。
主营业务造血能力不足,业绩增长动能减弱
中旭未来成立于2015年,起家于“贪玩游戏”,凭借《贪玩蓝月》及“渣渣辉”系列魔性广告迅速走红,成为传奇类游戏营销的代表性公司。但随着2021年游戏版号审批陷入停滞,行业整体估值承压,公司为寻求转型与上市路径,于2022年初将品牌升级为“中旭未来”,并试图跳出“纯游戏”标签,拓展至食品、潮玩、新派酒水等消费品赛道,推出了速食品牌“渣渣灰”和潮玩IP“Bro Kooli”,构想打造“吃喝玩乐”一体化消费生态。但这些尝试收效甚微,转型战略未能形成清晰闭环。此次宣布重回“贪玩”品牌,被普遍解读为聚焦游戏主业、战略重塑的信号。
从财务表现看,公司近年来营收与利润整体下行。营收方面,虽然2020年至2022年间,营收由28.72亿元增长至88.17亿元,实现阶段性扩张,但自2023年起连续下滑,2024年营收降至55.8亿元,同比下降14.34%。净利润方面,公司在2021年实现6.16亿元盈利,但此后持续下探,2024年仅录得0.44亿元,同比大幅下滑83.89%。即使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喜,能否实现趋势性反转仍有待验证。
数据来源:同花顺iFinD
从营收结构来看,从收入结构来看,公司仍以游戏营销与运营为核心,2024年该业务实现营收54.49亿元,占比达97.64%。虽然核心业务占比持续提升,但自2022年以来,该板块收入逐年下滑,表明即使在“回归主业”的口号下,游戏业务本身的增长也显乏力。与此同时,公司多元化的销售产品与其他营销服务板块亦表现不佳。2024年销售产品收入为1.02亿元,同比下滑52.17%;其他营销服务从2023年的0.92亿元骤降至2024年的0.29亿元,降幅达68.06%。整体业务呈现收缩态势。
数据来源:同花顺iFinD
成本端方面,公司销售费用持续高企。2021年至2023年销售费用率虽由67.14%降至59.56%,但2024年再度升至63.02%,表明获客成本依旧高昂,利润空间受到侵蚀。管理费用率在5.73%左右保持稳定;而研发费用率自2021年降至2.39%后长期低位徘徊,2024年为2.29%,显示公司在产品创新和内容迭代方面投入有限,或削弱其长期竞争力。
数据来源:同花顺iFinD
现金流方面,公司盈利质量存疑。2021年经营性净现金流曾由负转正至26.35亿元,但随后连续下降,2023年再度转负,2024年虽有所回升,仍未摆脱负值状态。与之相对,净利润持续维持正值,表明利润更多来自资产处置等非经常性项目。2023年与2024年投资性净现金流分别录得28.55亿元和20.95亿元的净流入,亦印证了资产变现对流动性的重要支撑。筹资活动方面,除2022年曾实现4.43亿元净流入,其余年份多为小幅净流出,显示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融资活跃度有限。
数据来源:同花顺iFinD
面对增长压力与盈利结构失衡,中旭未来正进行战略收缩与重新聚焦。公司明确表示,未来将围绕国内发行、海外发行和游戏研发三大核心板块进行布局,对“食品+潮玩”等非主业领域进行战略调整。此次品牌回归“贪玩”,不仅是对市场情绪的调动,更是一次战略转向的明确信号。
值得注意的是,“贪玩”的归来不应仅停留在情怀营销层面。品牌认知可以唤起记忆与关注,但真正支撑公司长期发展的,是内容质量、产品创新与稳健的财务基本面。如果中旭未来能够借助AI手段有效控制成本、提升内容质量,并重构用户价值体系,那么这次回归或将不仅仅是名称的复刻,更是一次商业逻辑的自我修复与战略重构。
作者 | 姚文溪
编辑 | 吴雪
1
2
3
NEWS
NEWS TODAY
配资机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