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晚舞台上,倪萍自然地主持风格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。
作为优秀的主持人演员,倪萍一直都是自信开朗的形象。
可是,你能想到这个站在舞台上闪闪发光的倪萍。
小时候承受了怎样的差别对待。
母亲的偏心让她宁愿跟着小流氓走,都不愿回家。
到底是什么样的母亲,让倪萍大了老年也忘不掉童年的悲伤?
不被偏爱的童年展开剩余91%走过刘萍、倪萍、演员倪萍、主持人倪萍,现在又回到倪萍。
她的成长过程是一个经历着情感和生活双重磨难的过程。
她经历了幸福温馨带点孤独忧伤的童年。
接着在生活中独自漂泊,婚姻变故和种种外人看不到也不可想像的磨难。
但让人们感到惊讶的是,历经磨难的倪萍依然有着健康的心灵,健全的人格。
天下哪有母亲不爱孩子,谁会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?
重男轻女,称成了倪萍心中难以磨灭的伤。
倪萍1959年出生于青岛,童年是在姥姥家度过的。
17岁以前,倪萍在户口本上的名字叫刘萍。
17岁这年,倪萍要离家去就读山东艺术学院的时候。
她拿着户口本去街道派出所把名字改成了倪萍。
“我单纯地认为,换了姓就可以抚慰母亲那颗苦苦的心……
我是她的孩子,永远没有离开她……但这样做一定深深地伤害了我的父亲。”
倪萍这样的做法可能也是想要得到母亲的喜爱吧。
在倪萍小的时候,家里所有好吃好喝的都是先紧着哥哥吃。
在一档访谈节目中,倪萍向我们讲述着自己的童年时光。
小时候,家中好的苹果都是哥哥吃。
倪萍吃的全都是坏掉的,烂洞的苹果。
每次母亲还会说,这么烂的苹果不能吃么?
烂掉的部分切掉,剩下的部分就是倪萍吃到的苹果。
母亲的差别对待还不只在这一个地方。
倪萍用的肥皂都是小块的,而哥哥用的全是大块好的肥皂。
生活中这样的类似的事情发生的太多太多。
早已经让倪萍的心成了千疮百孔。
在上学的时候,常常有好多的小流氓追着倪萍。
有时候想起在中的情形,倪萍都像要跟着流氓走。
离开家,离开这个让她感受不到爱的家庭。
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下来的倪萍,还能够像今天这样开朗自信。
全都离不开外婆的疼爱,是外婆让倪萍感受到爱。
弥补心中母爱的缺失,才能够正常的长大成人。
原生家庭的影响可童年的生活终究就像是一根刺,一直深深地扎在倪萍的心中。
到了自己六十多岁了还能清晰的记着这些往事。
也让那时的倪萍疯狂的想要逃离这样的家庭。
青岛的男孩儿长得帅,姑娘漂亮,所以许多专业院团愿意到青岛来招生。
那时的倪萍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演员。
她只是想着自己成为纺织厂的一名女工。
像她们的老校友郝建秀一样,戴着白布兜,穿着白胶鞋。
每天在生产线上走来走去,很幸福很光荣。
每年夏天海边的许多宾馆里都住着来招生面试的人,来招文艺兵。
倪萍想都没想就参加报名。
跟着自己的老师考文艺团体,背着馒头,上午在这个考场,下午在那个考场。
中午渴了就水龙头下面喝点凉水,那段时间很幸福,很热衷。
那时候已经长到了1米70的倪萍,因为个子高。
学校让她出演《雷雨前后》的女一号。
第一次化上妆的时候,倪萍感觉自己潜在的东西就点燃了。
就这样倪萍的演艺之路开启。
在舞台上,出现在大荧幕中,一点一点的将倪萍那颗受伤的心弥补。
感情上,母亲和父亲感情生活,让母亲对倪萍的感情教育神像颇深。
倪萍乐观坚强,在困难面前,她从来没有想到要靠谁。
母亲的教育太封闭,她告诉倪萍不要相信任何男人。
但当时倪萍有逆反心理,反而怀疑母亲的这种说法。
于是倪萍把爱情看得特别纯粹,太纯粹的爱情其实这个世界上不多。
太完美的男人这个世界上也不多。
事业的成功好运也并没有让倪萍的爱情变得顺遂。
倪萍的感情经历倪萍在爱情婚姻方面却不是那么顺利,属于典型的“再结再离”。
倪萍的第一人男友是小品演员郭达。
在倪萍觉得俩人感情差不多的时候,就带着郭达介绍给父母认识。
可是郭达的形象欠佳(谢顶),倪萍的父母坚决反对俩人在一起。
于是这段感情结束,俩人之后没了联系。
倪萍的第二次恋爱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陈凯歌。
当初在拍摄《风月》时,陈凯歌与倪萍已经在谈恋爱,倪萍还多次到剧组探班。
1994年底,陈凯歌的父亲陈怀皑因病去世。
陈凯歌因为拍摄时间紧张无暇分身,后事都是倪萍帮助料理的。
那时的倪萍可是顶着未来准儿媳的头衔操办。
在大家都以为俩人结婚是板上定钉时,陈红怀孕。
俩人长达六年的恋情结束。
和陈凯歌的这段恋情让倪萍心中难受许久。
直到遇见摄影记者王文澜后来俩人结婚。
两年后40岁的倪萍生下儿子虎子,可是虎子一出生眼睛就不好。
两夫妻因为孩子煞费苦心,其间二人因此产生了不少矛盾,最终分道扬镳,离婚。
再到现在倪萍和杨亚洲。
倪萍与杨亚洲喜结连理,他们低调办婚事。
这段婚姻让倪萍不仅感受爱还有生活的美好。
每一次,倪萍出现在公众场合的幸福面貌,可见生活的美好。
结语:即使感情生活坎坷,好在倪萍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归属。
原生家庭的对倪萍的伤害难以磨灭。
本该拥有无忧无虑的童年也成了倪萍的奢望。
发布于:河南省配资机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